近紅外熱成像技術,正以非接觸式測溫、遠距離探測的獨特優勢,在電力、科研、工業、冶金石化、戶外運動、醫療等關鍵領域大放異彩,成為產業智能化升級不可或缺的“科技之眼”。
作為紅外熱成像領域的領軍企業,高德智感憑借自主創新的紅外技術和豐富的行業經驗,已為全球超70+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專業熱成像產品與服務。
近年來,我們通過公眾號分享了100+真實案例和應用。今天將部分案例按行業進行匯總,方便大家快速一覽紅外熱成像技術如何賦能千行百業。
電力巡檢
蘇州某500kV變電站、南京某220kV變電站使用高德智感A系列紅外熱像儀春檢,對主變套管、母線接頭、斷路器、GIS設備等進行掃描,預防設備“帶病”運行。
國網甘南供電公司對合作110kV變電站等重要站所及周邊配電線路開展特巡,借助A系列紅外熱像儀,做好站內設備、設施的巡視和監測,保障降雪天氣供電可靠。
國網湖北電力采用“人工巡檢+智能巡檢”的方式,利用A系列紅外熱像儀,提升巡檢效率和質量,全力保障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穩定性,以滿足居民和企業夏季用電需求。
南方電網廣東清遠連山供電局工作人員走進連山中學,開展學校供電涉及配電線路和專變配電房等用電設備專項用電檢查工作,借助高德智感熱像儀“電”亮莘莘學子高考之路。
中國南方電網云南某運檢站選用高德智感紅外熱像儀,配備長焦鏡頭,對超2000公里的線路線夾、接續管、耐張管、引流板等部位進行定期運維,保證可靠輸電。
某太陽能光伏電站利用高德智感紅外熱像儀,對太陽能電池組件熱斑、遮蔽物、碎片&污物、隱裂、短路、斷路及其它熱缺陷進行檢測,預防安全事故發生。
海外某地電網依賴人工巡檢,向全世界尋求可高效檢測熱缺陷的紅外熱像儀,高德智感紅外熱像儀脫穎而出,用于該電網下變電站、輸電等場所的日常巡檢,輕松發現熱隱患。
工業制造
蘇州某精密壓鑄公司、河南某能源公司,借助PL系列紅外熱像儀,有效預防因模具溫度失控造成的裂縫、氣泡、砂孔等產品缺陷。
某大型芯片廠商主要生產IGBT模塊產品,使用高德智感紅外熱像儀檢測生產研發環節中IGBT在不同功率下各子模塊和整機工作的溫度曲線,最高溫度及穩定運行溫度。
多LED燈具廠采用高德智感紅外熱像儀,檢測燈具在不同工作狀態下的溫度,評估散熱設計、查找不良焊接、排查故障等。
西北地區某應急管理廳下屬礦山安全服務保障中心,使用PT系列紅外熱像儀對百余座露天煤礦進行日常巡檢,快速確定火區的溫度和燃燒范圍。
某企業采用高德智感熱像儀對油氣儲罐、液化氣罐液位進行檢測,幫助設備維護人員及時發現有故障的液位計,雙重保障,避免潛在風險。
武漢某知名制鴨品牌,在其工業自動化鹵制鴨子的生產環節,使用高德智感紅外熱成像儀,直觀、清晰了解鹵制全程的“火候”。
國內頂尖的IT企業,使用PT系列高分辨率的紅外熱像儀來檢測微米級的元器件,幫助工作人員快速定位元器件的異常點,確保電路板的受熱均勻性。
科學研究
高德智感助力北京大學科研團隊取得突破性新成果,直觀揭示電驅動碳納米管海綿/石蠟塊狀復合材料(CS@PW)在加熱過程中的溫度變化、熱傳遞,推動材料科學學術進步。
中科院西安某研究所采用高德智感熱像儀測試晶體材料的散熱性能,幫助研發人員定位熱負荷過大區域,優化散熱設計。晶體材料大小為1cm2。
西安某大學航空學院,借助高德智感紅外熱像儀查看碳纖維板是否出現空鼓、斷裂等缺陷,從而幫助提高研發效率。
西安某211大學能動學院采用高德智感PL系列紅外熱像儀,捕捉液滴實驗過程中微小的溫度變化,為實驗提供了精準、可靠且直觀的溫度數據,助力科研項目順利推進。
其它案例合集一覽:材料科學、物理實驗、電子研發、生物醫學、植物研究……
建筑暖通 
西北某熱電廠采用高德智感熱像儀,對配套近200公里的熱管網和交換站的主管道進行地毯式排查,確保供暖正常運行。
陜西某集中供熱公司采用PC系列、PL系列便攜測溫熱像儀,輔助對換熱站、主管道、管路、閥門、鍋爐等“跑冒滴漏”問題進行檢修維護。
北京、武漢居民家中供暖設備運維檢修,解決注水試壓階段居民家中漏水和暖氣不熱的情況;檢測家中地暖管道泄漏。
某監理公司在進行第三方房屋建筑檢測業務時,使用紅外熱像儀來檢測商業街區地下室滲水、外立面空鼓、玻璃幕墻氣密性等問題,確保標準化施工及項目驗收。
實驗測評
酒店防偷拍,用手機紅外熱像儀輕松找到針孔攝像頭。
取暖器五花八門,用熱像儀幫助測評取暖效果。
防曬衣越來越卷,用紅外熱像儀輔助測評防曬衣是否涼爽。
社會公益
紅外熱像儀夜視優勢顯著,成為突破黑夜的視覺增強利器。近年來,公司積極參與多項社會公益,用紅外熱成像產品,為社會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發生地震,公司組織工作人員連夜抵達,全力支持救援工作。
河南多地遭遇暴雨,公司組織工作人員前往鄭州,將紅外熱成像夜視儀交給河南省應急管理廳,用于暴雨救援工作。
公司紅外熱像儀記錄云南野生亞洲象群“短鼻家族”北移南歸的過程,助力生態人文紀錄片《與象同行》拍攝。
走進校園,開展紅外科學科普教育公益活動,為青少年探索科學世界插上夢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