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去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大象天團”嗎?
▲“短鼻家族”的“最萌睡姿”(連睡覺都是愛你的形狀)
去年3月,原本棲息在中國云南西雙版納勐養子保護區的一群野生亞洲象,拖家帶口地開啟了一場世界罕見的大遷移。一路上,它們闖入城郊、行跡農田,不僅與當地的村民們產生直接關聯,而且在新聞與公眾的關注下成為了“網紅焦點”。
終于在它們窮游110多天,行進1300多公里后,這群名為“短鼻家族”的野生亞洲象在各方人士的守護與引導護送下,回到了云南棲息地。
“短鼻家族”出游被全程記錄
紀錄片《與象同行》正式播出
與以往不同,在專業監測無人機“白+黑”拍攝下,2021年云南野生亞洲象群“短鼻家族”北移南歸的故事被記錄下來,拍成了紀錄片《與象同行》。
8月12日,《與象同行》全球首映式在北京舉行。中國外文局,國家林草局(國家公園管理局),云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等相關部委領導、業界專家、合作機構和媒體代表等百余人共同見證了紀錄片首映。
盛夏,夜,森林消防監測人員一刻未敢懈怠,目不轉睛盯著無人機監視屏,關注著離開西雙版納家鄉近一年半的大象動態。他們發現,有兩頭成年象帶領著一頭亞成年象和幼象,在水池邊急促地大喊大叫。它們遭遇了什么?消防員的心提了起來。這緊張的一幕,正是紀錄片記錄的故事之一。
還有其它故事都被濃縮在了這54分鐘的紀錄片中,配合大量航拍鏡頭、紅外熱像圖,旁白娓娓道來,講述了這群野生象北移南歸的故事,深度還原象群北移南歸的前因后果。該紀錄片已經在騰訊視頻、嗶哩嗶哩、英國天空電視臺、鳳凰衛視、中央電視臺等國內外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上線。時隔一年,大家可以跟隨這些身軀龐大的“老朋友們”,重溫它們一路奇幻而冒險的“徒步”旅行。
片中紅外熱像儀頻頻出鏡
高德助力生態人文紀錄片拍攝
在這部紀錄片中,觀眾不僅能領略到大象北行的風采,還能了解到為了保障象群,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邊防、武警戰士是如何徹夜觀察和守護的。
▲幫助大象順利通過元江大橋
一路上,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野生亞洲象搜尋監測任務分隊24小時近距離守護,與象同行100多天,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最靚追象團”。
在《與象同行》片中,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野生亞洲象搜尋監測分隊宣傳小組組長陳勝瑤提到:“雖然說它有三米多高,好幾噸重,但是它也是不經常出現在咱們的視野范圍內,我們找象的時候也很難找。但是我們現在可以用高科技裝備來找到它和監測它?!?br/>
陳勝瑤提到的高科技裝備正是指紅外熱像儀。
▲黑科技裝備可見光與熱成像畫面對比(來源于《與象同行》)
在這次北移南歸亞洲象的護航行動中,為了盡量不給這些野生大象帶來任何壓力(白光和尖銳的聲音是這群敏感動物的壓力觸發源,尤其是在夜間),云南省森林消防總隊借助無人機+熱成像解決方案全天24小時安全監控這群大象,最終順利地完成了這個宏大的保護項目。片中也多處出現了由高德產品拍攝的大象紅外熱像圖,熱成像技術能夠保護野生動物,高德深感榮幸和自豪。
▲高德熱像儀近距離拍攝的大象(來源于《與象同行》)
▲片尾特別鳴謝高德紅外(來源于《與象同行》)
紅外熱成像在搜索、監測野象群中的應用
在野象群出游的110多天里,它們往往白天休息,夜晚七八點下山進食。密林、大霧、黑夜,加大了跟蹤與觀察難度。利用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先天優勢,可在夜晚清晰成像,同時野象體溫與樹林環境溫度存在較大差異,觀測效果清晰直觀。結合人工監測的方式,實現了24小時搜尋、監測野象群的行蹤,及時對象群行動路徑進行勘察、預警,一路護航。
■ 解決夜間搜尋大象的難題
紅外熱像儀“夜視”能力尤為突出,在夜間搜尋時,無需月光、星光、照明,可輕松識別夜間隱藏于密林中的高溫目標——野象群??梢约皶r掌握象群夜間活動路徑,科學指導沿邊群眾及時撤離,避免人象沖突事件發生。
■ 提升在惡劣天氣下的搜尋效率
在此次搜索工作中,野象群多隱藏于森林中,多雨、霧,即使在白天視野也會受限,影響搜尋效率。紅外熱成像不受風、雨雪、大霧等惡劣天氣影響,可清晰觀察密林中野象群的動態。
■ 保持大象與人群距離,不暴露搜尋人員位置
大象體積龐大,具有危險性和攻擊性,紅外熱成像是一種被動式接收紅外輻射的技術,具有超強隱秘性,不會暴露消防總隊工作人員自身位置,讓二者保持充分的安全距離。
■ 全天候、遠距離、大范圍探測
林區森林面積大,紅外熱成像設備可探測幾公里范圍內更廣的林區,搜尋效率更高
《與象同行》近距離、全景式記錄了云南亞洲象北移南返全程,生動講述了中國政府與民眾攜手護象的溫暖故事,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中國樣本”。為了更好地保護大象,中國政府正加快亞洲象保護計劃的進程。而有了紅外等高科技的加持,能夠更全面地了解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保護人員也可以從多種渠道熟悉野生動物的習性,更好地保護野生動物,共建美好生態。期待未來與野生動物們和平相處,各得其所,各安所居。